首页

chinesefemdem飞鱼女王

时间:2025-05-30 02:18:38 作者: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浏览量:24823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小行星2016HO3是人类目前发现的地球准卫星之一。

  天问二号任务工程目标:

  一是突破弱引力天体表面取样、高精度相对自主导航与控制、小推力转移轨道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二是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则聚焦于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多项物理参数。

  一是测定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轨道参数、自转参数、形状大小、热辐射特性等物理参数,开展轨道动力学研究。

  二是开展小行星和主带彗星的形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喷发物等研究;

  三是开展样品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测定样品物理性质、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开展小行星和太阳系早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仅仅是天问二号任务漫长探测过程的“第一步”。天问二号任务技术难度大,工程风险高,共包含发射段、小行星转移段、小行星接近段、小行星交会段、小行星近距探测段、小行星采样段、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再入回收段、主带彗星转移段、主带彗星接近段、主带彗星交会段、主带彗星近距探测段等13个飞行阶段。

  其中,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包括9个阶段,发射段顺利完成后,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这一阶段将持续约1年,期间需实施深空机动、中途修正等操作,直至距离小行星约3万公里处。

  随后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在近距探测段按照“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原则,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

  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探测器上共配置了中视场彩色相机、多光谱相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热辐射光谱仪、探测雷达、磁强计、带电粒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喷发物分析仪、窄视场导航敏感器、激光一体化导航敏感器、旋转衍射高光谱相机等11台科学设备。这些先进设备将助力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进行探测,获取科学数据。

  天问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与回收、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承担工程总体工作,负责任务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管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牵头承担探测器系统研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运载火箭系统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牵头承担地面应用系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78次发射。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是我国高轨发射的主力火箭,也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此前已完成108次发射,曾执行过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探月工程任务。为确保“长征三号乙火箭‘可靠、精准、准时’答卷”,跑好天问二号任务“第一棒”,设计人员历时2年完成了多轮设计迭代,同时满足了各方约束要求,实现火箭与探测器完美“交接班”。

  总台央视记者丨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李昌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深圳14条举措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玲龙一号”首台DCS系统启动安装调试工作

稍早前,叙反对派领导人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与贾拉利以及叙利亚副总统费萨尔等人会面,讨论了过渡政府的问题,消息人士透露,朱拉尼表示要“重建叙利亚”。

视频画报|习近平主席开启喀山之行

银川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当前,宁夏外贸虽然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但外部需求边际向好、生产型企业基本盘稳定,稳规模、优结构的基本面向好。

2024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专家解读→

据报道,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汤姆·菲顿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好消息:即将上任的特朗普准备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将利用军事手段驱逐非法移民。”

最高检:2023年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5869件

(一)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根据国家安全形势新特点新变化,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健全重大风险跨部门实时监测、分级预警、快速核查、提示通报等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危机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形成体系性合力和战斗力。要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数据安全等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加强对国家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的检查监督工作,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优化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方针、目标、中长期规划,统筹用好各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坚持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完善国家安全政策体系和重点领域政策举措。要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聚焦重大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增强科技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